【南方都市報】助力肺癌早篩 這個多學科團隊一條龍服務患者獲國際大獎

??? 2019年,,中山一院成立了由呼吸科,、體檢中心、胸外科,、影像科,、檢驗科、腫瘤科和病理科等多學科組成的MDT團隊,,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開展團隊合作,從體檢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風險評估,,到呼吸科對肺結節(jié)良惡性鑒別,以及疑似病例的穿刺活檢,、肺癌患者的胸外科手術或腫瘤科放化療治療干預,,進行全過程多學科的管理。
??? 日前,,該項目在與140多個國家的180個綜合臨床醫(yī)療團隊項目的競爭,、角逐中勝出,。榮獲2020年度全球“UNIVANTS卓越醫(yī)療獎”。
?? 肺結節(jié)發(fā)現率超六成 早查也要早干預
??? 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5月25日,,共有16,431人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其中男性有7100人,女性有9331人,。在胸部CT的篩查之后,,男性中有67.61%是有肺結節(jié),女性中有72.92%,,有肺結節(jié),。在一萬六千多名被檢查人員,肺結節(jié)發(fā)現率都超過65%,,“所以我想這個數字也告訴我們,,發(fā)現肺結節(jié)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肺結節(jié)里面90%是良性的,,所以我們要把10%的惡性肺結節(jié)病人,,從這樣的一個在體格檢查人群里面去把他找出來,進行早期的一些干預,,我們對早期肺癌進行早期干預,,那么病人的長期生存機會就有了”,,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周燕斌教授說,。
?? 體檢人員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進行體檢時,已然走入了“一條龍”服務,。從體檢環(huán)節(jié)發(fā)現肺結節(jié)開始,,到后續(xù)的風險評估,各個科室介入診治,,或進行跟蹤,、干預、手術治療等等環(huán)節(jié),,都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各個相關學科參與診治,。在進行風險評估環(huán)節(jié)中,相較以往只采用影像分析以外,,還綜合病人本人及病人家族的病史,,綜合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不再是單一的信息來源,。體檢中心莫穗林主任:“我們是很主動的幾個學科就開始追下去,,因為我們很清楚病人他不一定很清楚地知道該多長時間復查,這樣可以避免了患者自己跑到各個科室”,。檢驗醫(yī)學科劉敏主任表示,,此次得出的數據模型,是符合國人的數據模型,是中國人的模型,。
??? 綠豆大小的肺結節(jié) 在MDT團隊診斷下精準切除
??? 通過實施多學科的合作診治,,8毫米黃豆大小的肺結節(jié)、6毫米綠豆大小的肺結節(jié),,一個是肺癌,、一個是炎癥,均被胸外科主任羅紅鶴精準切除,,他說,,根據放射科介入科的定位,他才能以最小的創(chuàng)傷,,最大程度保護病人的肺部組織,,只有這樣才能保存病人的今后的生活質量。放射介入科向賢宏教授也表示,,采用多學科的合作診治也避免了由于個人的認識的偏差所造成的一些誤診,。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聯(lián)結各個學科優(yōu)勢,形成鏈條式服務,,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得到解答,,如肺結節(jié)的性質、如何治療等等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病人在外在聯(lián)系當中的信息不對稱,,周期長,主觀體驗差,,耽誤病情的問題,。數據顯示,MDT團隊減少了27%的患者進行有創(chuàng)穿刺,、提高24.1%的術前診斷準確率,、縮短36%患者的治療時間。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周燕斌教授表示“在我們申報的材料里,,過去需30天完成檢查,,現在已經縮短到平均12天,可能有些病人檢測的時間更快了”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蕭嘉佳
通訊員:彭福祥? 潘曼琪
報道鏈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1203386550.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wxuid=ogVRcdHMDEiRdWD-V-oNSahElYB4&wxsalt=ea33a1
日期: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