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發(fā)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生物醫(yī)學合作試點項目申請指南

2011-11-26
各項目申請人:

現(xiàn)將《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生物醫(yī)學合作試點項目申請指南》轉(zhuǎn)發(fā)如下,,請您們根據(jù)具體項目說明和申請要求進行項目申請,中方申請人請于2011年4月4日前按照申報說明登錄ISIS科學基金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http://isis.nsfc.gov.cn)在線填寫并提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申請書》,,同時將三份紙質(zhì)申請書(含附件)送交科研科,。

聯(lián)系電話:8035? 87334871

聯(lián)系人:張微微 王卓青

科研科

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

?
?
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
生物醫(yī)學合作試點項目申請指南
根據(j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2010年10月簽署的科學合作諒解備忘錄,為促進兩國在生物醫(yī)學領(lǐng)域的合作,,雙方于2011年共同征集,、資助合作試點項目,支持中美兩國科學家在腫瘤,、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ò℉IV/艾滋病及其并發(fā)癥)、醫(yī)學免疫等領(lǐng)域開展合作,。具體項目說明和申請要求如下:
一,、項目說明
(一)資助項目數(shù):不超過33個。
(二)資助強度與內(nèi)容:中方平均30萬元/項,;美方不超過10萬美元/項,。本合作項目雙方采用“派出方”原則,即雙方負責資助本國科學家的研究經(jīng)費和為開展雙邊交流所需出訪國際旅費及國外生活費,。
(三)項目執(zhí)行日期: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四)資助領(lǐng)域及申請代碼:以下列出的資助領(lǐng)域和方向只是舉例說明,雙方資助的領(lǐng)域和方向并不僅限于此,,只要申請人的研究內(nèi)容與腫瘤,、過敏性疾病或醫(yī)學免疫和感染性疾病(包括HIV/艾滋病及其并發(fā)癥)相關(guān),,均可按照本項目申請指南的要求提交申請,。
1、腫瘤領(lǐng)域【申請代碼:H16】:
● 對中美兩國常見腫瘤的病理學和生物學研究以及對罕見腫瘤的合作研究(Studies on the pathobiology of cancers in China or the U.S. and studies of?rare tumors where there is a benefit to U.S.-China cooperation to identify sufficient numbers of cases for study)
● 與感染相關(guān)的腫瘤,,包括HIV相關(guān)惡性腫瘤(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including HIV-associated malignancies)
● 基礎(chǔ)腫瘤研究
1) 腫瘤基因組學,,包括表觀基因組學、轉(zhuǎn)錄組學,、蛋白質(zhì)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Cancer genomics,including epigenomic, transcriptomic,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studies)
2) 系統(tǒng)生物學和結(jié)構(gòu)生物學(Systems biology and structural biology)
3) 腫瘤納米技術(shù)(Cancer nanotechnology)
4) 腫瘤細胞和腫瘤生物學(Cancer cell and tumor biology)
5) 腫瘤干細胞(Cancer stem cells)
6) 微環(huán)境和腫瘤轉(zhuǎn)移,、腫瘤免疫和免疫治療、腫瘤病因?qū)W(Microenvironment and metastasis, tumor immunology and immunotherapy, and cancer etiology)
7) 腫瘤和炎癥(Cancer and inflammation)
● 腫瘤流行病和人群研究,,包括傳染源,、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職業(yè)暴露對誘發(fā)腫瘤的影響(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science studies, including investigations of infectious agents, nutrition, energy balance,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nd personal susceptibility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cancer risk)
● 通過中醫(yī)研究,,1) 從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傳統(tǒng)醫(yī)療體系藥典中發(fā)掘新療法(identify novel therapeutics in the pharmacopeia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ystems as defin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提高現(xiàn)有的標準型和研究型抗癌療法的治療比例(improve the therapeutic ratio of standard and investigational anti-cancer therapies);以及3)研究生活方式的改變對腫瘤預后的影響(conduc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e.g. diet, exercise, mind-body approadches)on cancer outcome(e.g.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cancer therapy, surivival))
2,、過敏性疾?。ㄉ暾埓a:H10)、感染性疾?。ㄉ暾埓a:H19)和醫(yī)學免疫學(申請代碼:H10)領(lǐng)域:
●HIV感染和艾滋病及其并發(fā)癥和并有疾?。òê喜⒏腥尽盒阅[瘤,、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合并癥,、結(jié)核、肝炎,、代謝異常,、心血管,、老年神經(jīng)認知功能障礙)(HIV/AIDS and its co-morbidities including , but not limited to, co-infections, AIDS-defining and non-AIDS defining malignancie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HIV disease a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including tuberculosis, hepatitis C and hepatitis B, metabolic disorde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aging, and neurologic an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 哮喘和過敏性疾病,包括環(huán)境污染物,、感染及過敏原的影響(Asthma and allergic disease, includ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fections and allergens)
● 醫(yī)學免疫學(Basic immunology and immunity studies)
● 全球范圍內(nèi)各種新發(fā)或再發(fā)性傳染病,,主要的優(yōu)先領(lǐng)域有:
1) 如動物源性傳染病:鉤端螺旋體,、布魯氏菌,、立克次氏體等(Zoonotic diseases, including leptospirosis, brucellosis, melioidosis,rickettsioses)
2) 麻風病和布路里潰瘍(Leprosy and Buruli ulcer)
3) 病毒源性疾病,特別是腸道病毒71(Viral pathogens, especially enterovirus 71)
4) 呼吸道疾病,,如:肺結(jié)核,、流感、奈瑟菌和鏈球菌性肺炎(Respiratory diseases, including tuberculosis, influenza, Neisseria meningitidis, an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5) 性傳播疾病,,如:細菌性和滴蟲性陰道炎等(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bacterial vaginosis,?Haemophilus ducreyi and?? trichomoniasis
6) 寄生蟲性疾病等 (Parasitic diseases and vectors)
7) 妊辰婦女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in pregnant women)
8)腸毒性大腸桿菌,、志賀氏菌、漢坦病毒,、登革熱,、裂谷熱、日本腦炎,、西尼羅病毒等,。(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Shigella, hantaviruses, dengue, Rift Valley fever,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and West Nile virus)
申請人須選擇上述列出的申請代碼(H16或H10或H19)填寫中文申請書,對于未按要求填寫此指定申請代碼的申請書,,將不予受理,。
二、申請要求
(一)中方申請人須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shù)職務(職稱),,須是正在承擔或承擔過3年期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負責人;
(二)中美雙方科學家之間應有較好的合作基礎(chǔ)和潛力,;
(三)NIH的資助對象包括其院內(nèi)研究人員和院外研究人員,,美方合作者須按照NIH分別發(fā)布的項目征集通知中的具體要求進行申報。中方申請人和美方合作者要充分溝通協(xié)商,,在此基礎(chǔ)上填寫NIH要求的英文申請材料,。該英文申請材料將作為雙方評審的依據(jù),中美雙方資助機構(gòu)及雙方科學家須嚴格遵守雙方相關(guān)保密規(guī)定,。
(四)雙方合作者應按照要求分別向我委和NIH提交申請,,單方申請視為無效。
三,、限項規(guī)定
(一)此項目為中美雙方試點項目,,中方申請人不參與限項查重。
(二)中方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本項目,。
四,、申報說明
(一)中方申請人須登錄ISIS科學基金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http://isis.nsfc.gov.cn),,在線填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申請書》(以下簡稱“中文申請書”)。具體步驟是:選擇“項目負責人”用戶組登錄系統(tǒng),,進入后點擊“國際合作項目申請”一欄中的“申請國際合作類項目”,,再點擊“填寫申請書”按鈕,在項目類型中選擇“合作研究”,,點擊展開子類別后,,選擇項目名稱“NSFC-NIH項目(中美)”,請按照系統(tǒng)提示填入一個申請人曾經(jīng)主持過或正在主持的三年期(含)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通過系統(tǒng)審核之后,,即可進入申請書填寫界面,在線填寫并提交申請書,。
(二)中文申請書的內(nèi)容應與英文申請材料內(nèi)容一致,。另,項目英文名稱須與美方合作者提交的英文項目名稱完全一致,。
(三)申請附件材料:
1,、申請人須另頁專門說明中美雙方各自的預算,并以附件的形式在ISIS系統(tǒng)中上傳,。
2,、中方申請人除了在線填寫提交中文申請書以外,還須提交美方合作者向NIH提交的全套英文申請材料的副本,。無此英文申請材料副本的,,視為無效申請。
3,、申請人須以附件的形式將雙方申請人的英文學術(shù)簡歷,、近期公開發(fā)表的代表性文章目錄(雙方各5篇)及美方合作者提供的合作確認函一并在ISIS系統(tǒng)中提交。雙方合作者須在合作確認函中陳述雙方的合作基礎(chǔ),、合作研究互補性,、預期合作成果及其影響等方面的內(nèi)容。
(四)中文申請書填寫完成確認無誤后,,點擊提交,,并將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PDF文件打印一份。電子版申請書需經(jīng)依托單位確認提交至我委,;紙質(zhì)申請書經(jīng)依托單位簽字蓋章后,,連同本部分第(三)條所列申請附件材料一并報送基金委國際合作局美大處(地址見后)。
五,、中方項目申請截止時間:2011年4月18日(紙質(zhì)申請材料以郵戳為準),。
美方項目申請截止時間以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發(fā)布的項目申請指南的要求為準,雙方申請人應確保各自在項目申請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請。
六,、聯(lián)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qū)雙清路8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局美大及東歐處
郵 編:100085
聯(lián)系人:劉秀萍?陳 淮
電 話:010-62325377,;010-62327017
傳 真:010-62327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