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中山一院成功挑戰(zhàn)首例經(jīng)導管瓣中瓣置換術
近日,一名66歲男性因二尖瓣脫垂并重度瓣中反流出現(xiàn)反復心衰,7月29日,其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了經(jīng)導管瓣中瓣置換手術,術后癥狀隨即緩解。
據(jù)了解,本次手術成功運用SAPIEN 3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tǒng),完成經(jīng)導管二尖瓣生物瓣衰敗的瓣中瓣置換,是廣州本土團隊獨立完成的首例。
目前國內該手術的臨床開展經(jīng)驗較少,這一病例的順利完成不僅是對中山一院瓣膜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水平的充分肯定,也進一步豐富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臨床證據(jù)。與此同時,心臟瓣膜介入團隊還成功獲得了SAPIEN 3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tǒng)獨立心臟團隊認證。
患者與醫(yī)生團隊。
首例獨立完成經(jīng)導管瓣中瓣置換術
患者為66歲男性,10年前接受二尖瓣置換術(MVR)植入一枚瓣膜,近期因反復發(fā)作心功能不全而入院。入院后,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其人工二尖瓣生物瓣退行性變,二尖瓣脫垂并重度關閉不全、輕度狹窄;彩超可探及收縮期重度瓣中反流,反流束緊縮口寬約5 mm,反流束面積8.8 cm2,左右心房及左室內徑增大,三尖瓣輕中度關閉不全,輕度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瓣輕度關閉不全,左室收縮功能正常,EF值64%,舒張功能減低。
“當前生物瓣的使用年限一般是10—15年,該患者的生物瓣已經(jīng)衰敗,今年已兩次因心衰住院接受治療,處理衰敗的生物瓣刻不容緩。”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副教授李怡說。
中山一院瓣膜介入團隊考慮到患者反復心衰發(fā)作,身體條件較差,外科開胸手術風險極高。使用SAPIEN 3球擴瓣開展經(jīng)導管二尖瓣生物瓣衰敗的介入治療在國外已得到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是一種相對成熟的技術,而SAPIEN 3球擴瓣也已進入國內,盡管經(jīng)導管二尖瓣的瓣中瓣手術國內應用經(jīng)驗較少,但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手段。
瓣膜介入團隊為更好地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并降低相關風險,在術前根據(jù)CT結果,對既往植入的人工瓣膜的位置、瓣環(huán)情況進行了評估,對再次植入瓣膜后主動脈瓣及左室流出道受到的影響、房間隔情況及穿刺部位、術中投照角度、左心耳內是否存在血栓等問題給予了充分考慮,并詳細擬定了手術流程,討論預演并參考督導專家的意見,對策略流程進行了多次修訂完善。
手術當天,超聲醫(yī)學科、麻醉科多個科室共同協(xié)助手術,富有經(jīng)驗的外國督導專家給予了全程指導。術中,瓣膜介入團隊經(jīng)股靜脈入路,在房間隔穿刺后成功建立導絲路徑,同時使用10 mm球囊充分擴張房間隔通路,隨后送入SAPIEN 3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tǒng)。在對位完畢后,團隊利用可調彎輸送系統(tǒng),將瓣膜輸送至瓣口預期位置,以140次/分的頻率快速起搏,平穩(wěn)完成瓣膜釋放。經(jīng)血管造影確認,瓣膜釋放效果良好,術后超聲顯示,瓣周漏與跨瓣壓差近乎為零,手術效果良好。除前期準備工作,手術全程耗時僅40分鐘。
?
系國內首批獨立團隊認證中心
“機械瓣雖然更具耐久性,但長期用藥對患者身體健康不益,我們現(xiàn)已掌握了這技術,需要更換的生物瓣不再是問題了。”中山一院心血管醫(yī)學部主任董吁鋼介紹,經(jīng)導管瓣中瓣置換術僅三個微小穿刺口,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受惠病人將大比例增加。
第一例病例成功后,中山一院瓣膜介入團隊又為另一位72歲高齡、低體重、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女性患者完成了TAVI手術。值得一提的是,該高齡患者的股動脈入路非常細小,僅5mm,目前國內的自膨脹瓣膜輸送系統(tǒng)至少需要使用18F的鞘管(股動脈直徑6mm以上)方能植入,該患者的外周血管條件無法達到要求,而SAPIEN 3球擴瓣的最小輸送鞘管(14F)卻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患者術后2天即可下床活動,預計3天內就能出院,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完成這例手術后,團隊正式獲得SAPIEN?3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tǒng)獨立心臟團隊認證,成為國內首批獨立團隊認證中心之一。
?
【記者】鐘哲 實習生 張詩瑤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報道時間: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