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走近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 死與生之間,他們是“擺渡人”

2017-06-19

有人說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能“起死回生”。對這樣的形容,,廖苑笑了笑:“怎么說呢,,每次都是為生命搭橋,。”

????廖苑從事著這樣一份職業(yè)——潛在器官捐獻案例發(fā)生時,,他們會走近潛在捐獻者的家人,,傾聽他們的想法,協(xié)調捐獻事宜,。

????平均一個潛在捐獻者可挽救3.5個患者的生命,。在死亡與新生之間,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是“擺渡人”,。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日前,這位協(xié)調員對南方日報記者獨家分享了她的心靈旅程,。

????●南方日報記者 曹斯 攝影 張梓望

????實習生 焦凝

????在死與生間“擺渡”

????“器官捐獻分秒必爭,,出錯會辜負了捐獻者的愛心”

????醫(yī)生準備手術過程中,廖苑不斷走出手術室接電話,。她說,,每一個潛在捐獻案例都必須重視。

廖苑準備相關材料,,和家屬,、醫(yī)生做最后捐獻確認。

????6月7日,,廣州時雨時晴,。

????廖苑知道當天下午很可能有一例捐獻——家屬意愿強烈,也經(jīng)過了充分溝通,。她反復翻閱著資料,,再次確認流程。

????準備就緒,,廖苑開始聯(lián)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所在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的器官捐獻倫理委員會,,進行捐獻前倫理申報手續(xù)。

????“每個細節(jié)都不敢怠慢,,得確保萬無一失,。器官捐獻分秒必爭,出錯會辜負了捐獻者的愛心,?!彼嬖V南方日報記者。

????從重癥監(jiān)護室(ICU)詳細了解潛在捐獻者的情況后,,廖苑帶潛在捐獻者家屬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器官捐獻辦公室小會議室,。她一邊說著潛在捐獻者目前的情況,一邊輕聲安撫著眼眶泛紅的年輕女子,。

????潛在捐獻者是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因車禍重傷昏迷,。年輕女子是她的女兒佳佳(化名)。同行人的一位中年男子是潛在捐獻者的前夫,。

????“我想再確認一下,,是真的沒希望了嗎?我怕不夠盡力,,媽媽會怪我……”佳佳情難自控,,手中的紙巾已被她攥成一團,眼淚再次奪眶而出,。其實此前,,醫(yī)生已數(shù)次與她確認過母親的病情,并告知這是她與母親最后的告別,。

????再次得到病情確認后,,佳佳簽署了相關文件。廖苑帶著他們與親人見了最后一面,。此時,,中年男子走上前,想靠近,,又卻步了,。

????佳佳告訴廖苑,父親曾表達與母親復合的意愿,,誰都沒想到,,一切都晚了。佳佳依舊在哭泣,,身材瘦弱的廖苑始終陪伴左右,,半舉著右手,生怕她再次情緒失控,。

????隨后,,廖苑將家屬領到休息區(qū),。佳佳早已泣不成聲,;中年男子弓著背,眼神盡是疲憊,。他自始至終沒說過一句話,,神情復雜。

????約半小時后,,手術室內,,醫(yī)護人員已準備就緒。

????“請所有醫(yī)護人員向捐獻者默哀一分鐘,?!?/p>

????“這位病人同意捐獻雙腎,、肝、角膜,?!?/p>

????……

????廖苑全程跟進,認真記錄著手術過程,。一個多小時后,,器官獲取手術結束,她疾步走向休息區(qū)看望家屬,。佳佳見了廖苑立即迎上去問:“我們可以知道我媽媽的器官救了多少人嗎,?”

????“放心,這些我會及時跟你們說的,?!绷卧窚厝岬卣f。

????佳佳拭去淚水:“那就好,。我希望她的生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延續(xù),。她一輩子這么苦,這樣也能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p>

????這樣的話語,總是直抵廖苑的內心,。

????自2015年下半年從移植科護士長轉變成一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廖苑開始在死與生之間“擺渡”。她聽到過各種捐獻理由,?!懊看味际庆`魂的洗禮?!彼f,。

????去年夏天,一位媽媽主動提出為腦死亡的孩子捐獻器官,。她告訴廖苑,,自己“很自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孩子帶著自己逝去的孩子去感知這個世界,。

????還有一次,來自茂名的16歲男孩因交通意外重傷,。在東莞打工的母親狂奔到孩子身邊,,連續(xù)5天貼身守候在ICU。得知孩子不治,她嚎啕大哭,,又強忍悲傷捐獻孩子的器官,。

????連續(xù)兩個月,她幾乎每天晚上都和協(xié)調員廖苑發(fā)微信傾訴,?!八龑ξ艺f,覺得孩子沒有走,。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續(xù),,也還在她身邊?!绷卧氛f,。

??慈悲又漫長的路

????“觀念改變需要時間,我們不會強求,,只能盡力去做”

廖苑陪伴捐獻者家屬見捐獻者最后一面,,捐獻者女兒早已泣不成聲。

廖苑陪伴ICU醫(yī)生和捐獻者家屬簽署相關同意書,。

????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專業(yè)化的探索始于近幾年,。在成為一名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之前,廖苑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器官移植科工作了將近20年,。

????2015年下半年,,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看中了廖苑與人溝通時特有的親和力、感染力,,鼓勵她進行新的嘗試,。當時廖苑有些猶豫——工作內容是新的,且總要到捐獻案例發(fā)生的一線,,要四處奔波,。有件事最終觸動了她。

????“2015年上半年,,捐獻案例特別少,。我們管理的終末期肝病患者中每周都有人在等待中去世,這讓我感到很痛心,?!绷卧氛f,生命如此脆弱又這么寶貴,,希望做點事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

????“反正都是幫人,,為何不試試新的事業(yè),,幫助更多病人?”自此,廖苑開始馬不停蹄,,迄今已協(xié)調了近200個捐獻案例,,其中超過五成實現(xiàn)了成功捐獻。以平均每位捐獻者讓3.5人重獲新生計算,,已有300多人因為愛心,,延續(xù)了生命。

????對協(xié)調員而言,,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莫過于遇到棘手的捐獻案例,,最主要的是家屬意愿反復?!坝^念改變需要時間,,我們不會強求,,只能盡力去做,。”廖苑認同一句話:當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相當于踏上一條“慈悲又漫長的路”,。

????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廖苑在這條路上又邁進了一小步,。

????7歲的楠楠(化名)已在深圳婦幼保健院搶救了一段時間,病情始終沒有好轉,。他是一名腦癱患者,,因進食不慎嗆到,被送到醫(yī)院時已沒有了心跳呼吸,。

????楠楠的母親劉娜(化名)是一名護士,,楠楠是她的第二個孩子。因照料上的疏忽,,劉娜滿心愧疚,,在醫(yī)院死死守著心肝寶貝,始終不敢相信他即將離去的事實,。

????“ICU的醫(yī)生和孩子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也試著談過捐獻事宜。孩子的父親沒意見,,母親是醫(yī)護人員,,本來就對捐獻工作有所了解,但感到很猶豫,。我們在一個聯(lián)合OPO內,,根據(jù)流程,醫(yī)生把情況告訴了我,?!绷卧方忉屨f,,自2010年3月我國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聯(lián)合OPO服務區(qū)域內的醫(yī)院ICU醫(yī)生開始兼具發(fā)現(xiàn)潛在捐獻案例的職能,。

????與劉娜見面,,已是6月2日傍晚六時。這一天,,家人為孩子簽下了文書,,同意撤下生命支持。他們讓孩子過了“六一”兒童節(jié),,再與世界告別,。

????“我是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和你一樣,,也是一名護士,,還是一個媽媽?!边@是廖苑對劉娜說的第一句話,。劉娜的淚水早已決堤。廖苑一邊安撫著她,,一邊嘗試溝通:“孩子的生命可以通過捐獻的方式延續(xù),。有研究發(fā)現(xiàn),器官是有記憶的,。一部分病人在移植后,,一些習慣會改變。他們獲得的新習慣,,又恰恰是捐獻者愛做的事情……”

????劉娜抬起頭,,眼里閃現(xiàn)出一抹亮色。但她仍表示,,擔心器官獲取手術以及相關流程的繁瑣,,會讓孩子再次受罪。廖苑一一為她解開疑惑,?!拔艺f,這是非常莊嚴肅穆的事,。他們的愛心非常偉大,。”

????半小時的推心置腹,,劉娜點頭,,同意捐獻。

????哪句話最打動劉娜,?“我對她說,,腦癱孩子是遺落人間的天使,,我們又是白衣天使,大家都是天使,。天使寶寶如果有感知,一定愿意遺愛人間……”這是廖苑的答案,。

?■對話

????“我也會想哭,,

????但必須控制住”

廖苑陪伴ICU醫(yī)生和捐獻者家屬簽署相關同意書。

手術結束后,,廖苑將死亡診斷證明交給捐獻者家屬,。

????南方日報:您遇到過最棘手的事是什么?

????廖苑:因為流程,、環(huán)節(jié),、不可抗力,導致捐獻的器官用不了,。比如,,有時候器官會被運到別的省份救人。但前幾天就因為天氣和航班原因,,導致一位終末期肝病患者喪失了機會,,這是最讓人遺憾的事。

????南方日報:器官捐獻仍需要人們在觀念上進一步接受,。您作為協(xié)調員,,溝通起來困難嗎?

????廖苑:有難的時候,,也有被拒絕的時候,。前段時間有一個談了21小時,終于談成了,。但也有不少不成功的例子,,我們也會充分尊重。

????南方日報:期間您都得在場嗎,?

????廖苑:這是協(xié)調員的職責,。包括器官獲取手術全程也得跟進,后續(xù)的事宜也不能不管,。比如,,我們要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我曾看到一位媽媽在孩子被送進手術室后就突然暈倒了,。我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和一個同事把她扛到會議室,。我們一直陪伴著等她醒來,。一個媽媽失去了兒子,,我安撫了她兩個月,幾乎每天都通過手機聯(lián)系,。他們的愛心很珍貴,,我們更要盡力去做。

????南方日報:遇到家屬情緒激動時,,您也會控制不住嗎,?

????廖苑:坦白說,我也會想哭,,但必須控制住,。我會盡量調整,因為還要安撫他們,。

????南方日報:我們留意到您處理了不少兒童捐獻的案例,,是什么感受?

????廖苑:無論成人還是兒童捐獻,,這份工作總讓我感受到人間大愛,。每一例捐獻都能讓久候的病人重獲新生,這是生命的力量,。我在廣州市婦兒中心遇到過一例捐獻,。孩子去世后,我留意到醫(yī)護人員在他身上放了一朵紙折的玫瑰花,,映著孩子安靜的小臉,。他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很偉大,,也很有力量,。

????彭福祥、李紹斌對本報道亦有貢獻,。

????■新聞背景

????器官協(xié)調員的專業(yè)化之路

????6月11日是首個全國器官捐獻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副院長、器官移植中心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說,,器官捐獻移植被認為是治療終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器官供體短缺也是目前器官移植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之一。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是器官從獲取到移植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一環(huán),,是要完成供體器官發(fā)掘,、術前供體評估、對受者進行出院教育,、術后回饋以及文件材料的整理和數(shù)據(jù)資料的統(tǒng)計與分析等工作的崗位,。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西班牙從國家,、區(qū)域、醫(yī)院三者出發(fā)建立移植協(xié)調網(wǎng)絡,,使協(xié)調員成為捐獻者與受者橋梁的“西班牙模式”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同,。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建立的由受過特殊培訓的移植協(xié)調員以及內科醫(yī)師組成的移植協(xié)調團隊使器官移植事業(yè)走上了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道路。

????我國在2007年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這個階段的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主要是紅十字會等機構的志愿者,。2010年3月,,中國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第一批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接受培訓并深入到全國范圍內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尋找潛在器官捐獻者。專業(yè)培訓和考核使協(xié)調員走上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道路,,越來越多具備醫(yī)學背景的人成為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2015年1月起,,中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成為唯一合法來源,,我國器官移植事業(yè)與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的工作正式進入規(guī)范化管理的有序發(fā)展階段。

????廣東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主任李勁東在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2016年,,我國器官捐獻數(shù)量達到4080例,躍居亞洲第一,,PMP(每百萬人口的實際器官捐獻率)由6年前的0.03上升到2.98,。其中廣東捐獻量約占全國12.6%,PMP達4.93,。2017年廣東捐獻量可能突破600例,,PMP將達到6,廣東省有望首次追平香港,。

????何曉順說,,目前,中國器官移植事業(yè)處在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強化器官捐獻協(xié)調員的倫理規(guī)范意識,、專業(yè)化培訓和職業(yè)化考核是發(fā)展趨勢,同時加強行業(yè)的制度監(jiān)管和法律約束也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