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琶洲D20方艙,有個連接前線與后方的中轉樞紐
?2022-11-29
? ? ? 深夜十一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管的D20方艙內的患者已慢慢進入夢鄉(xiāng),然而還有一個地方卻燈火通明,每個人都在忙碌著,通訊不離手。“今日出院人數已確認!”“需要的物資已經裝車,馬上能送到!”“患者需求線上匯總,確保逐一解決。”
? ? ? 這里是琶洲D20方艙現場指揮部,猶如整個方艙運行的“大腦”。這里是連接方艙前線與醫(yī)院后方的中轉樞紐,所有的聯絡在此匯聚,艙內的問題通過這里找到了有效解決途徑。
?
琶洲D20方艙指揮部在開會落實各項工作
?
? ? ? D20方艙指揮部工作人員由中山一院護理部胡麗莖副主任、醫(yī)務處醫(yī)務科徐純聰老師、信息數據中心數據統計科林琳副科長、耳鼻咽喉科王東方副主任護師組成。
?
深夜來臨,D20方艙指揮部工作人員仍在一線奮戰(zhàn)
?
? ? ? 自開艙以來,方艙指揮部一直是中山一院方艙醫(yī)護人員及患者物資生活保障的中轉樞紐,每天負責收集來自方艙醫(yī)護人員及艙內患者的實際問題及生活物資所需。小到衛(wèi)生紙的供應,大到成批醫(yī)療垃圾的存放和轉運,這些都關乎患者們艙內生活的方方面面。
? ? ? 方艙投入使用初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便是大批醫(yī)療垃圾的處理。艙內收治約2000多名患者,為了及時將這些患者產生的醫(yī)療垃圾清運,指揮部進行頭腦風暴,提出各艙采取集裝箱或棚閉等不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胡麗莖副主任提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的思路,指導感控小組在艙內開展艙友宣教、保潔工友培訓,減少垃圾排放量,給艙友們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
?
感控組正在對保潔工友進行醫(yī)療垃圾處理的培訓
?
? ? ? 醫(yī)務科徐純聰老師主要負責醫(yī)療環(huán)節(jié)的落實。D20艙內患者的入院、出院、轉診等都由他在指揮部負責聯絡,入艙前幾天,他忙得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 ? ? 有一位孕婦凌晨4點突然出現宮縮,現場醫(yī)生立即給予緊急處理并同時通知了徐老師。還在徹夜工作的徐老師立即聯系協調救護車,在10分鐘內,救護車便到達了方艙門口,及時將這名孕婦和丈夫一起轉運到了定點醫(yī)院。
? ? ? 得知孕婦得到及時的轉運與救治,已經36小時沒合過眼的徐老師終于在行軍床上休息了一會,后續(xù)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正是指揮部工作人員和醫(yī)護人員的及時處理,為艙內每一位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
醫(yī)護人員深夜及時轉運宮縮孕婦
?
? ? ? 信息就是保障,所有的患者信息、核酸結果上傳都有賴于方艙的信息系統。由信息數據中心林琳副科長帶領的信息科團隊,在方艙開艙前就連夜做好各項信息保障,對電腦、手機、軟件等進行逐一檢查,同時建立24小時值班的艙內外信息聯絡群,確保艙內信息網絡通暢。
? ? ? 方艙醫(yī)院運行以來,中山一院技術團隊也為不少特殊患者解決了信息難題。來自香港的朱先生無法辦理住院手續(xù),尚未辦理身份證的幼兒也無法辦理住院手續(xù),但若患者們不辦理住院手續(xù)就無法出具核酸結果,直接影響出艙。林琳副科長帶領的信息科團隊連夜完善信息系統,及時為他們辦理了入院手續(xù),在他們達到解除隔離的標準后,順利實現出艙。
? ? ? 十多個日夜里,在方艙指揮部,工作人員義無反顧地開啟多線作戰(zhàn)模式,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艙內每個環(huán)節(jié),為艙內人員解決了一個個難題。盡管工作忙碌,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熱情,以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奮戰(zhàn)在抗疫第一線,為方艙有序運作和患者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
(來源:琶洲方艙醫(yī)療隊)
?